文学洛神萧红与哈尔滨人民资讯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53.html

■边清山

素有“文学洛神”之称的著名现代女作家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萧红的母亲去世,父亲续娶,她随祖父在呼兰县城生活。

年,萧红来到哈尔滨就读于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萧红对历史、地理、文学、英语和美术等很感兴趣,学习比较认真努力;尤其喜欢文学和美术,曾在校刊上发表抒情诗《吉林之游》,署名悄吟,意为“悄悄地吟咏”。课外,她经常背着画架到野外写生,那时,她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

年11月9日,哈尔滨市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即“一一·九”学生反修五路运动。那天,哈尔滨大中小学学生余人冒着凛冽的寒风涌向街头,开展爱国游行示威活动。当天,萧红同进步学生一起参加了游行,并主动担任宣传员。她在回忆中写道:“第二天没有男同学来,是自动出发的,在南岗许公路的大空场子上开的临时会议……高喊‘打倒警察!打倒警察!’……我手中的传单,都顺着风让它们飘去了,只带着一张小旗和自己的喉咙,从那零散的人缝中穿过去……”

年,萧红的祖父去世,她失去了最亲的人。第二年,初中毕业后,她不顾家庭反对到北平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一。年1月,萧红返回呼兰,被软禁在家中;后来,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今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被迫与外界隔绝。

年10月,萧红从福昌号屯经阿城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与汪恩甲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汪恩甲不辞而别。因长期欠住宿费,被困于旅馆。萧红写信向《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方未艾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因此结识萧军。

年2月5日,日寇侵占哈尔滨,哈尔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8月,松花江洪水泛滥,道里、道外被淹严重。萧军租了条小船,把萧红从东兴顺旅馆救出来,先是暂住裴馨园家。后来,萧红和萧军住进新城大街(今道里区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11月,搬到商市街(今道里区红霞街)25号租住。

新城大街南头临街有一处俄式平房院落(今道里区尚志大街53号建筑,联通营业厅处),是著名画家冯咏秋的家,因院落种满牵牛花而被称为“牵牛坊”。画家冯咏秋热情好客,“牵牛坊”成为哈尔滨左翼文化人士聚会的一个地方,金剑啸、萧红、萧军、罗烽、白朗、舒群、姜椿芳、冯仲云、方未艾等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每星期来此聚会一次,写诗作画、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分析敌伪动向、商讨为几家报纸的副刊撰稿等事宜。通过与他们接触,萧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文学知识,并受到了共产党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

沦陷时期,为了反抗日伪统治,中共地下党员、画家、作家、诗人、剧作家、导演金剑啸和地下党员作家罗烽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和哈尔滨市委书记张贯一(杨靖宇)的指示,团结进步文化人士,秘密从事革命文艺运动。年春,金剑啸在道里中国十五道街路北33号院内一栋楼房的三楼阁楼上创办起天马广告社(今道里区西十五道街33号哈尔滨党史纪念馆),作为地下党和左翼文化人士的联络点。萧红、萧军经常来这里,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文艺心得,共同探讨抗日救国之事。为了帮助困境中的萧红,金剑啸还聘请她做广告助手,为巴拉斯电影院画广告宣传画,萧红当时还写了一篇《广告副手》的散文,描写这段经历。

年3月,为了筹集善款,赈济灾民,金剑啸与左翼文化人士共同举办了“维纳斯赈灾画展”。萧红亲笔画了两幅粉笔画参展,一幅画的是两个萝卜;一幅是画的是一双鞋和一只“杠子头”。赈灾画展,彰显了哈尔滨革命文艺青年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同情与互助”。

4月,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发表小说《弃儿》,这是萧红最早在社会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随后,她发表诸多文学作品,踏上文学征程。

7月,金剑啸、罗烽秘密组织白朗、萧军、萧红、舒群等9人,成立了进步文艺团体“星星剧团”,意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萧红经常参加进步话剧排练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

10月,在舒群等人的资助下,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出版,在东北引起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伪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

年4月,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敌人在哈尔滨进行大检举、大搜捕行动。形势比较紧张,为保护左翼文化人士的人身安全,保存革命力量,金剑啸建议一部分文艺工作者转移到关内。6月11日晚上,金剑啸在天马广告社为萧军、萧红饯行,罗烽、白朗、侯小古等作陪。他们喝了很多酒,酣畅淋漓地交谈着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依依不舍地话别。席间,金剑啸还为萧军画了一幅油画像作为纪念。

随后,萧红、萧军经大连乘船到青岛,投奔舒群。年10月底来到上海,在鲁迅的指导、鼓励和帮助下,萧红、萧军创作发表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成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为抗战文学创作注入活力。

年8月,旅居上海的萧红、萧军、姜椿芳、舒群、罗烽、白朗等10位东北左翼作家,得知金剑啸一年前被日伪统治者残忍杀害的消息后,每人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集体捐资出版纪念金剑啸文集。萧红专门为昔日的革命战友金剑啸写了一首诗《一粒土泥》,诗中写道:“将来全世界的土地开满了花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全要记起,亡友剑啸,就是这开花的一粒土泥。”

……

年春末夏初,花开时节,丁香盛开,哈尔滨大街小巷满城芳香四溢。重读萧红作品,依然能感受到家乡才女“文学洛神”文字里的温暖与芬芳。她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的革命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她确实是一个积极抗日的革命者、红色文化的创作者传播者、著名左翼作家。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恰逢萧红诞辰周年,再忆萧红,有着特别的意义。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丁香真高洁,

花开时节动冰城。

丁香花花语:纯真无邪、忧愁思念、美丽高洁。萧红宛如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一样,纯真无邪,时常有着些许忧思,徐徐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不艳不妖,不缺少情韵,美得恰到好处,那是人们心底最好的馨香,永远值得珍藏、怀念……

20世纪30年代,萧红(右)与白朗(左)、关大为合影。

本文来源:哈尔滨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xingzx.com/dxsxs/1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